本期期數:第二十二期
發行日期:2010 / 09



 
       列表
             最新消息
             中心記事
             學術活動
             國際瞭望
             專題報導

訂閱電子報

      

 

 

 

 

 

 

 

 

 

 

中心記事

【2010資料庫工作坊:使用路徑與創新】活動報導

 

國立台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於九月十五日舉辦「數位典藏工作坊:使用路徑與創新」工作坊。本次工作坊除了由數位典藏資料庫的專家提供使用教學外,同時邀請使用者主講,分享使用的心得與經驗。本次工作坊於台大德田館舉辦,約有三十人參與,與會者包括來自數位典藏與人文研究等各種不同專業領域。

本次工作坊的第一部分,由台大數位典藏中心的工作人員,以及台大圖書館相關的專家學者,擔任主講。內容主要在介紹台大校內近年來所建置的各種資料庫,包括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THDL)、國民黨黨史資料庫、慈林基金會資料庫、日治法院與日治統計資料庫、臺灣省諮議會總庫、台大數位典藏計畫等等。台大圖資系陳光華教授,亦應邀前來介紹臺大的網站典藏與機構典藏兩項工作。

曾經獲選台大數位典藏中心獎助生林竣達同學,則從使用者的角度,分享他利用慈林資料庫撰寫碩士論文的感想與意見。他認為,慈林資料庫內收羅的資料龐大豐富,有許多課題值得加以深入討論。除了與社會運動相關的課題,如民主化、威權體制和選舉外,他也提醒,當時的黨外雜誌十分重視當代文化思潮以及國際情勢的引介,對這兩項課題有興趣的研究者,也不妨利用慈林資料庫的材料。此外,另一項在台灣政治發展史上經常被忽略的材料,是政治漫畫。這眾多圖象在意見表達與思想交流上,有何重要性,發揮了什麼作用,還有待研究。從資料庫的使用而言,林竣達也認為「關鍵字搜尋功能」較有助於研究者進行驗證原本的假設,甚至從中發現新的問題。以「選舉」或「台獨」為例,他指出檢索結果的分布圖中就蘊含了許多問題:為何會呈現如此的分布?它與一般對臺灣政治發展的認識有何差異?還有,檢索後分類的工具,也有助使用者觀察同一個觀念或論述內部的差異性。例如「台獨」一詞經常出現在偏官方的《疾風雜誌》,恰好提醒研究者從反面觀察台獨論述的興起與發展。

此外,台大資工系數位典藏實驗室,也在本次工作坊上,介紹以臺灣歷史資料庫為核心的研究工具集。除了早先已經開放的台灣清代文官官職表、中西曆轉換對照查詢及蘇州碼轉換器外,本次另外介紹了幾項實驗中的工具,包括總督府抄錄契書地理分析、詞夾子查詢系統、台灣相關明清檔案引用關係,契約文書買賣角色分析等。這數種不同的工具,提供了研究者從各種角度,分析和觀察史料的內部結構以及相互的關係。(詳見工具集的網頁http://thdl.ntu.edu.tw/Tools/)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數位典藏中心與台大圖書館所建置的淡新檔案學習知識網,也推出新的功能「故事館」,將淡新檔案中複雜的文書往來,改寫成有趣的故事,讓更多人得以親近檔案的內容。(詳見http://www.digital.ntu.edu.tw/tanhsin2/

工作坊的第二部分,則由數位典藏中心本年度的獎助研究生擔任主講,從實際研究的角度分享資料庫的使用心得。在第一場中,暨南大學歷史所博士生李朝凱與台師大台文所碩士生李致穎,分別從各自的研究課題,提出對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的意見。李朝凱以「一千零一夜」來形容他的使用經驗,意謂著研究者可以從資料庫中找出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如他將戴潮春家族人名作為關鍵字,意外地從THDL中找出數件相關的契約文書;又如他研究清代臺灣的女性鬮書,因為有了數位史料,遂可以展開一些大規模的觀察。但他也指出,關鍵字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往往左右了觀察的結果;此外,他認為目前全文中的錯誤還不少,也可能影響檢索結果。他認為,目前對研究者來說,資料庫中最有價值的是影像,其次才是全文,metadata則是名列最後。

李致穎的研究主題,則是清代中葉於臺灣擔任多項官職的士人楊廷理,他計畫觀察楊廷理對臺灣的觀察和書寫。他從THDL中檢索出742見相關的清代行政檔案,就單一個人而言,這樣的檔案數量可謂相當豐富。從年代分布來看,檔案主要集中在1787年(乾隆52年)、1788年(乾隆53年)與1795年(乾隆60年):103件,顯然是與林爽文事件的關係最為密切。從這些檔案中,足以反映一個中層官員對地方動亂的書寫和反應。

第三位主講者則是台大地理所博士班楊森豪,他的計畫主軸鎖定在淡新檔案中的地圖及其繪製的脈絡。他利用台大數位典藏計畫的網站(DARC)檢索繪圖、註說、貼說、圖說等數個關鍵字,再搭配布林邏輯,企圖找出相關的文獻。同時他也利用後分類的功能,將檢索出的文件加以分類,比如從人物加以觀察,可以發現沈應奎等人曾間牽涉其中。

曾經參與前一期獎助計畫的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生陳慧先,本次亦再度針對國民黨黨史資料提供使用經驗分享。她的研究課題是日治時期中國與台灣的關係,在此問題意識之下,他認為國民黨黨史資料適足以提供相關的史料,同時也成為觀察日本時代臺灣史的一個獨特視角。

最後,中正大學歷史所碩士生黃昱豪,則提出他新舊兩種臺灣省諮議會檔案資料庫的比較。他認為兩種資料庫在查尋方式、閱覽史料與列印儲存等三方面都有不同。從舊的資料庫看來,檢索時候雖然有典藏號、全宗名等數種選項,但對使用者而言通常是派不上用場,唯一能用的只有案由。相形之下,新的系統則以關鍵字為中心,便利想要查找資料的研究者。而舊的系統,在呈現結果不會呈現檢索結果的摘要資訊,使用者必須一筆一筆點入,才能瞭解檢索結果的內容,也相對不便。但另一方面,他也認為新的系統仍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大的麻煩是隱私權、著作權遮蔽問題。他以個人使用經驗指出,若以「八七水災」為關鍵字,檢索結果的41筆中,以隱私權遮蔽者14筆、著作權2筆,換言之,有近四成資料會有使用上的問題。針對這一點,數位典藏中心主任項潔也強調,他們會持續跟資料擁有者溝通,希望找出能夠保障隱私權,同時不妨礙研究者的方式。

綜合討論時間,先後有兩位與會的來賓發言。他們本行分別是紀錄片工作者與代書,但卻對臺灣歷史充滿興趣,也因為不同的因緣而開始使用資料庫的資料。他們希望,這些珍貴的資料能夠繼續推廣,讓學院內外的人都能接觸,瞭解他們的重要性。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版權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大安區106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 TEL: 02-3366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