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期數:第二十八期
發行日期:2011 / 03



 
       列表
             最新消息
             中心記事
             學術活動
             國際瞭望
             專題報導

訂閱電子報

      

 

 

 

 

 

 

 

 

 

 

中心記事

「數位典藏工作坊:資訊時代的歷史新貌」會後報導

 

「想使用資料庫又不知如何上手?找出的資料一大堆該如何篩選?想知道資料庫如何幫助我們做研究?」在資料庫大量出現的時代,許多研究者都會有上述的疑惑。台大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於2011年3月23日舉辦「數位典藏工作坊:資訊時代的歷史新貌」,便是針對上述問題,藉由一整天的教學活動、練習與討論,探索科技與人文結合的可能。

本次工作坊由台大數位典藏中心的成員主持、主講,介紹數典中心過去數年來建置的資料庫及其他工作,共分為七個場次,內容則涵蓋十個不同的資料庫。由講者協助與會者熟悉資料庫的基本操作與進階使用。

第一、二個場次,由台大資工系數位典藏與自動推論實驗室的成員杜協昌博士及陳品諺同學介紹「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http://thdl.ntu.edu.tw)。該資料庫包含與台灣相關的檔案七萬餘件,近一億字。在這樣大量的資料上,此系統設計了眾多檢索與檢索後分析的功能,以便利研究者觀察並進行研究。

在「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的基礎之上,數位典藏實驗室並進一步設計了相關的研究工具網站(http://thdl.ntu.edu.tw/tools/),內容分成參考工具、檢索分析工具與關係探勘工具,總計十一個獨立的系統。這十一個系統針對研究者不同的需求,提供較為簡便的介面,如「前後綴詞系統」,可以讓使用者快速查找特定關鍵詞研究所連綴的詞彙,並由此進一步檢索材料或分析問題。

上午最後一場則由台灣大學圖書館特藏組蔡碧芳副理介紹「國民黨黨史館檔案」與「慈林基金會典藏台灣社運史料資料庫」。這兩個資料庫涵蓋研究近代中國和台灣的政治社會發展史,重要的參考資料。但由於與資料提供單位的協議,目前僅能在台大圖書館內使用。有興趣的研究者可至台大圖書館五樓特藏組使用。

下午的場次,首先由台大數典中心的成員蕭屹靈與董家兒依序介紹「日治時期法院資料庫」、「日治時期統計資料庫」與「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國史館數位檔案檢索系統」。這四個系統是台大數典中心與台大校內外的不同單位合作建置而成,同樣涉及近代台灣與中國的重要史料。但以往由於檔案數量龐大且類型複雜,傳統檢索的環境中使用困難,數位資料庫則大幅增加了其使用之便利。儘管這批資料由於原件不易辨識且數量龐大,因此不易進行全文數位化,但透過詮釋資料(metadata)的建置,使用者仍可以方便地查找所需的材料。

此外,這幾個資料庫也與「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一樣,冀望在檢索之外提供研究者更多分析的工具,以協助資料使用並發揮檔案價值。兩位講者也分別用實際的例子,展示如何結合檢索和檢索後的分析,讓學者可以在此數位研究環境中,開展個人的議題。

除此之外,本次工作坊也首次向使用者介紹新版之「國家文化資料庫」。此資料庫的建置原本由文建會主持,內容共分成「美術、音樂、戲劇、舞蹈、漫畫、文學、建築、電影、古地圖、器物、報紙、漢詩、古文書、新聞」等十五大類,近百萬筆的珍貴資料。由於原本介面使用不易,文建會遂委託台大數典中心執行「國家文化資料庫永續經營計畫」,目標是改善系統介面,協助使用者更便利取用;發展得以強化、重構既有物件詮釋資料;同時整合臺大數位典藏之精選成果,形塑更豐富的臺灣文化資源庫。

台大數典中心則針對彼時國家文化資料庫的三個問題:「資料分類」、「資料內容不齊全」、「檢索/呈現介面功能」,進行改進。該資料庫目前已經上線:(http://newnrch.digital.ntu.edu.tw/prototype/index.php),可供連線使用。

其次台大數典中心的蔡炯民博士,也利用「臺大數位典藏」與「舊照片資料庫」,分享以往台大在數位典藏工作上的經驗,特別是如何讓眾多異質性資料互通,並讓舊資料進行再利用。

工作坊最後,本年度數典中心獎助研究生暨南大學歷史系博士生李朝凱與台大歷史系博士生蘇聖雄,也分別發表他們的使用經驗與未來研究規劃。此外,曾任數典中心訪問學人的師大臺史所張素玢教授,也期待數典中心能繼續「自找麻煩」,讓目前網路上眾多資料庫都能發揮其應有的效能,讓更多數人能夠方便使用。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版權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大安區106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 TEL: 02-3366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