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期數:第五期
發行日期:2009 / 02 / 10



 
       列表
             最新消息
             中心記事
             學術活動
             國際瞭望
             專題報導

訂閱電子報

      

 

 

 

 

 

 

 

 

 

 

Center for History and New Media (CHNM)
http://chnm.gmu.edu/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喬治梅森大學

CHNM

一、發展歷史與機構目標

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 )原為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其中一所學院,至1972年才成為獨立的公立大學,並以1776年《維吉尼亞權利法案》(the Virginia Declaration of Rights,為美國各州憲法、及《獨立宣言》之先驅)的起草者─George Mason─之名為名。

在美國社會文化史學者Roy Rosenzweig (1950- 2007)的帶領下,該校於1994年成立Center for History and New Media (CHNM),致力於運用資訊科技與數位化工具以促進歷史學之研究、教學、數位典藏、和社會推廣的精進發展。在各種線上主題資料庫的建置提供之外,CHNM更透過各種數位化工具的研發創新和開放使用,鼓勵一般社會大眾主動參與歷史的保存與再現(presenting and preserving the past),進而實現歷史知識與歷史實踐(the practice of history)之普及(to democratize history)的理想。以Gulag: Many Days, Many Lives計畫(http://gulaghistory.org/ )為例,在美國國家人文研究基金會(NEH)的經費支持、及俄羅斯古拉格物館(the Gulag Museum)的合作下,此計畫以1920年代前蘇聯用來囚禁政治犯與宗教界人士、且至二次大戰爆發前為全世界規模最大之集中營的古拉格(Gulag)集中營為主題,除了相關歷史文獻、影音檔案、多媒體訪談紀錄、和研究成果的數位典藏之外,也鼓勵使用者結合資料庫內的各種材料進行線上展示以呈現個人對此段歷史的觀點與感受,更建立可供民眾主動紀錄其個人歷史經驗的線上資料匯入與分享機制。

二、研究主題與各類推廣活動

以「Building a Better Yesterday, Bit by Bit」為核心精神,並強調多元觀點的並陳與對話,CHNM所推動之「數位歷史研究Digital History」,不僅是要透過數位科技的應用而促成學術研究的進一步發展,也關注歷史學之教育和社會推廣的改善創新。

在學術研究的層面上,CHNM強調數位科技對歷史研究之進展的真正助益,不僅在於材料數量的累積,更重要的是透過數位工具的應用,一方面能夠促進研究者之間的對話交流(例如History News Network [HNN],http://hnn.us/ ,供歷史研究者進行訊息交流、學術討論、和時事評論的線上平台),另一方面則是能夠納入研究者之外的多元觀點、尤其是背景各異之一般民眾的觀點,同時讓這些多元觀點能夠與學術觀點並陳和對話。另一方面,CHNM也關注於數位科技對於整體學術發展的影響;例如Hypertext Scholarship in American Studies計畫(http://chnm.gmu.edu/aq/ )討論線上超文件出版形式(hypertext publishing)如何影響傳統學術著作的形式與資格認定,運用線上廣播形式的Digital Campus (http://digitalcampus.tv/ )則主要探討數位媒體對於大學、圖書館、和博物館等機構之研究和教學方式的影響。

在教育和社會推廣的層面上,CHNM特別重視社會大眾之歷史思維(historical thinking)的培養與普及;除了以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和相關訓練推廣活動鼓勵各級教師應用數位資源於歷史教學外,也積極透過線上免費資源和工具的開放使用激發一般民眾對於歷史研究的興趣與投入。例如可線上免費瀏覽全文的Daniel J. Cohen和Roy Rosenzweig合著之《Digital History: A Guide to Gathering, Preserving, and Presenting the Past on the Web 》(http://chnm.gmu.edu/digitalhistory/ ),即是在引導一般民眾如何運用數位媒體進行歷史的紀錄與再現。

2009年4月3至5日,CHNM將負責舉辦美國歷史資訊協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History and Computing ,AAHC, http://www.theaahc.org/main.htm )的年度會議Frontiers in Digital History Conference (http://theaahc.org/2009cfp.htm ),探討資訊科技與數位媒體如何能夠促進歷史學的深化研究與社會教育功能,並推動「數位歷史研究Digital History」的發展。同年6月則將延續由馬里蘭大學MITH負責主辦之「數位人文研究年會Digital Humanities 2009」的活動,於27、28日以unconference的形式舉辦「THAT Camp 09」(The Humanities and Technology Camp,http://thatcamp.org/ ),邀請與會者彼此分享關於數位人文研究的經驗與心得。

三、 主要研究計畫

CHNM所執行的研究計畫內容主要涵蓋三個面向,包括:歷史議題的研究與數位工具應用、歷史學之線上教學資源的提供與應用、和各種類型之歷史材料的數位典藏與線上展示;列舉介紹如下:

1.The September 11 Digital Archive: Saving the History of September 11, 2001 (http://911digitalarchive.org/ ):
由CHNM與美國國會圖書館、和紐約市立大學合作,並由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 (http://www.sloan.org/ )提供經費贊助,此計畫保存紀錄了與911事件有關的各類文本、影像、和有聲資料,並以線上主題展示的方式呈現相關議題的討論,例如911事件對鄰近爆炸地點之中國城的社會生活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至2004年計畫結束為止,此計畫共彙整超過15萬件的第一手資料與相關文獻,並全部移交由美國國會圖書館負責長期保存與維護;但使用者仍可透過計畫網站持續保存紀錄相關的歷史經驗與生命故事。另一方面,此計畫也探討歷史如何在21世紀被記錄、保存、和書寫;並啟發了後續的Hurricane Digital Memory Bank: Collecting and Preserving the Stories of Katrina and Rita計畫(http://www.hurricanearchive.org/ ),從市民大眾的觀點紀錄2005年對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各州造成重大損害的卡翠納風災和後續社會重建狀況。

2.Making the History of 1989: The Fall of Communism in Eastern Europe (http://chnm.gmu.edu/1989/ ):
1980年代,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都經歷了嚴重的經濟困難與政治動盪,終於導致1989年的革命風潮;不僅東歐和中歐各國結束共黨專制,也促成了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等重要歷史變革。此計畫正是透過第一手靜態與動態影像資料(如宣布柏林圍牆開放的新聞畫面)、對歷史學者的多媒體訪談紀錄(包括個人經驗、與歷史詮釋觀點)、主題教學計畫、和相關主題研究等類型之材料的彙整,多元地呈現出這段重要的歷史;一方面突顯歷史事件背後的多重脈絡與力量交織作用而避免文字的線性描述,另一方面也強調民眾記憶(popular memory)對理解歷史事件的重要性。

3.National History Education Clearinghouse (http://teachinghistory.org/ ):
此計畫是CHNM受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委託,與史丹佛大學、美國歷史學會(the 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和美國國家歷史中心(the National History Center)等機構合作,將以五年時間、和七百萬美元的經費建立國家歷史資訊交換中心,進而推動各級義務教育(K-12)之歷史教學的改善創新;透過各種教學工具、數位化之原始史料、互動式影音素材等線上資源的提供,和線上分享討論平台的運作,既促進使用者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索,也突顯出歷史與日常生活的緊密關連。另一方面,CHNM也藉此計畫之執行而探討數位媒體對歷史教學方法之改善創新的可能性與限制性。

四、核心發展之數位化工具

為能實現歷史知識與歷史實踐(the practice of history)之普及(to democratize history)的理念,CHNM主要發展omeka和zotero兩大開放軟體(open source),分別介紹如下:

1.

omeka

omeka

http://omeka.org

Omeka是由CHNM與the Minnesota Historical Society (http://www.mnhs.org/index.htm )共同合作開發,除了美國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協會、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和the Samuel H. Kress Foundation等機構的經費贊助外,2008年11月也獲得美國美侖基金會之美侖技術協作獎(Mellon Award for Technology Collaboration,MATC)的獎金支持。Omeka的核心功能為線上出版平台(web publishing platform),其容易理解的使用介面和「five-minute setup」讓資訊相關知識與設備較不充分的小型機構和一般民眾都能夠在線上環境中直接進行數位素材的收集與展示編輯;再者,omeka遵循全球資訊網聯盟(W3C)所設定的無障礙網路規範標準,使用無限制的Dublin Core詮釋資料格式,因此能夠在不同資料庫間進行資料交換,並可根據使用者需求而自行設定外掛模組。從長遠的角度來看,omeka的應用將整合學術研究、文獻檔案收藏、和博物館等領域,並透過共通標準的建立,推動以數位典藏資源為基礎的跨領域主題研究。Omeka 1.0.10b版已於2008年11月提供線上免費使用(http://omeka.org/download/ )。

2.

zotero

zotero

http://www.zotero.org/

2007、2008兩年連續被PC Magazine評選為 “Best Free Software”、主要應用於Firefox2.0環境的Zotero軟體之開發,是由美國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協會、美國美侖基金會、和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等機構提供經費支持,其核心功能為書目資料的收集和管理,可匯入之資料類型包括有:片段之引用文句、全文影像檔案、和完整網頁等;此外,Zotero也可以在使用者進行線上瀏覽時同步進行自動搜尋和紀錄相關資訊,而XPCOM(跨平台元件)技術的運用,更讓Zotero具有可在不同版本之windows環境間進行資料交換與整合的功能。搭配Zotz工具(http://simile.mit.edu/wiki/Zotz ),使用者還可結合既有資料於線上展示中。目前可供下載的最新版本為1.0.9版。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版權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大安區106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德田館208室 TEL: 02-3366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