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期數:第六期
發行日期:2009 / 03 / 10



 
       列表
             最新消息
             中心記事
             學術活動
             國際瞭望
             專題報導

訂閱電子報

      

 

 

 

 

 

 

 

 

 

 

Center for Digital Research in the Humanities

http://cdrh.unl.edu/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一、發展歷史與機構目標

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位處美國中西部平原區,在J.D. Edwards (艾德華應用軟體公司,2004年併入甲骨文公司)的經費贊助下,自1998年開始設置the J.D. Edwards Honors Program(已更名為the Jeffrey S. Raikes School of Computing Science and Management,http://raikes.unl.edu/ ),鼓勵電腦科學與商業管理的結合和發展。在該校大學圖書館(the University Libraries)和藝術與科學學院(the College of Arts & Sciences )的合作、及頂尖計畫(Programs of Excellence)的支持下,前身為該校大學圖書館Etext Center的Center for Digital Research in the Humanities (CDRH),於2005年正式成立。

Center for Digital Research in the Humanities (CDRH)以促成跨學科(interdisciplinary)合作、與數位人文研究(digital humanities)的發展為目標,同時也積極進行數位內容的建立、文本分析與視覺化工具的開發、和人文計算(humanities computing)之國際標準的推動。在執行各類主題式研究計畫的同時,CDRH也不斷測試並發展各種後設資料格式在不同系統環境中的可溝通性(interoperability;參見metadata description projects,http://cdrh.unl.edu/projects/metadata_projects.php )、和各種視覺化分析工具的可操作性,並關注於使用者導向(user-directed)之動態呈現與分析功能的設計和發展。

二、研究主題與各類推廣活動

在各種相關課程的開設、主題計畫參與的機會提供、和小型研究計畫的指導外,為了鼓勵大學生、碩博士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對於數位人文研究的投入和參與,CDRH也制定了分級遴選和培育機制,並定期舉行年度數位工作坊,一方面讓年輕研究者能夠有成果發表與討論精進的機會,另一方面則透過公開討論和共識凝聚而開創出數位人文研究的發展方向。本年度的數位工作坊將在10月2、3日舉行 (Fourth Annual Nebraska Digital Workshop,http://cdrh.unl.edu/opportunities/neb_digital_workshop/index.php )。

再者,CDRH也技術支援數位歷史研究之線上資訊交換平台(Digital History,http://digitalhistory.unl.edu/news.php)的建置與維護管理;在此平台上,研究者既可獲取諸如相關研究主題之發展狀況、重要研究者之訪談紀錄、活動訊息、研究材料和分析工具等資源與訊息,也可進行研究成果的發表和討論。

三、 主要研究計畫

基於對區域發展、和人文社會現象的關懷,CDRH所執行的諸多研究計畫都與美國西部平原地區之發展與社會文化特色有關,例如American Indian Treaties Portal計畫(http://treatiesportal.unl.edu/)、Omaha Indian Artifacts and Images計畫(http://omahatribe.unl.edu/ )都在探討印地安族群議題;同時又融入對數位人文研究之方向發展、數位資料之格式建立、和數位研究工具之開發的探討與嘗試。列舉介紹如下:

1.Gilded Age Plains City: The Great Sheedy Murder Trial and the Booster Ethos of Lincoln, Nebraska (http://segonku.unl.edu/gildedage/ ):

與Nebraska Humanities Council (http://www.nebraskahumanities.org/ )、和校內the Plains Humanities Alliance (2007年後併入校內的the Center for Great Plains Studies http://www.unl.edu/plains/ )等單位合作,以校內歷史系教授、同時也是此計畫主持人Timothy R. Mahoney於2001年所發表的 “The Great Sheedy Murder Case and the Booster Ethos of the Gilded Age in Lincoln, Nebraska” 一文為基礎,此計畫結合影像、地圖、法律文件、報刊報導與插畫、和明信片等各類歷史文本,並運用互動式全景地圖的視覺化效果,勾勒出發生在平原區東部一個小城鎮裡的謀殺事件,和與此事件相關的人、事、地、物。透過微觀歷史事件與地理空間論述(spatial narrative)的角度,此計畫一方面探討19世紀晚期、亦即所謂的「鍍金時代」,美國大平原區都市化的歷史發展過程、和社會文化現象;另一方面更運用數位化呈現的非線性(non-linear)特性,激發大眾對歷史事件與社會發展過程之多重脈絡的非線性思考。

2. Envisaging the West: Thomas Jefferson and the Roots of Lewis and Clark
(http://jeffersonswest.unl.edu/index.html ):

由美國第三任總統Thomas Jefferson所主導的1803年路易西安納購地案(Louisiana Purchase),為美國取得密西西比河以西、到洛磯山之間的廣大土地;而路易斯(Meriwether Lewis)與克拉克(William Clark)在1803-1806年間的西部遠征探險,則開啟了美國西部拓荒時期的歷史序幕,繼之而起的毛皮交易、淘金熱、和人口擴張更帶動了美國的整體國力發展。運用數位媒體融合歷史研究與地理研究,此計畫是由CDRH和維吉尼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the Virginia Center for Digital History (VCDH,http://www.vcdh.virginia.edu/index.php?page=VCDH )、與the Geospatial and Statistical Data Center (已併入該校之Scholars’ Lab,http://www2.lib.virginia.edu/scholarslab/ )等單位合作,並由維吉尼亞大學之Lewis and Clark Bicentennial Project計畫(LCBP,http://www2.vcdh.virginia.edu/lewisandclark/lcbp/ )提供經費支持;結合相關之期刊文章、法令條約、官方報告、地圖影像,和Jefferson個人的生命經驗、相關著作及書信等材料,並運用互動式地圖的動態呈現效果,探討Jefferson個人關於地圖製作、自然科學、地域政治(geopolitics)等議題的興趣與觀點,如何影響他對於西部地區(the Far West)及印地安族群的態度與政策。

另有相關計畫the Journals of the 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 Online (http://lewisandclarkjournals.unl.edu/ ),由美國人文研究基金會(NEH)提供部分經費支持,將Gary E. Moulton花費20年編輯成共13冊的《路易斯與克拉克遠征日誌(the Journals of the 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製作成可進行全文搜尋、並結合該校所開發之TokenX視覺化工具而具有線上詞頻分析功能的數位化資料庫。

3. The Walt Whitman Archive (http://www.whitmanarchive.org/ ):

自1997年開始,此計畫與維吉尼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IATH(http://www.iath.virginia.edu)、和the Electronic Text Center(已併入該校之Scholars’ Lab,http://www2.lib.virginia.edu/scholarslab/)等單位合作(至2007年),至今仍持續系統性地收集彙整原本分散在英美超過30個機構的19世紀美國詩人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之各類作品與手稿、並進行數位化與線上資料提供等工作,同時也結合與惠特曼相關之人物與事件的各類材料、不同時期與地區所出版的《草葉集(Leaves of Grass)》(共有六種版本)、後人摹寫作品、和不斷累積的各類研究資源與成果,完整勾勒出影響惠特曼創作的生命過程與文化脈絡。此計畫不僅建置可進行全文檢索、並開放手稿影像瀏覽的資料庫,也提供相關主題的課程規劃建議與教學工具;此計畫更結合運用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 (EAD,檔案描述編碼格式)、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可擴展標示語言)、和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2.0 (XSLT,可擴展樣式語言轉換),使得資料格式各異(包括TEI、EAD、TIFF、MODS等)之30多個資料庫的數位化資料能夠被整合。

四、核心發展之數位化工具

 除了與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合作開發兼具文字探勘(text mining)和視覺化功能的Monk(http://monkproject.org/)工具之外,CDRH也自行開發許多開放軟體工具;例如獲得美國人文研究基金會(NEH) 2007年之Digital Humanities Start-Up Grants獎項的 Evince: A Text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Tool (http://cdrh.unl.edu/projects/pages/evince.php ),即結合運用SVG graphics(可伸縮向量繪圖格式)、Action Script、Blender、Ajax等技術,並以the Walt Whitman Archive為測試材料,企圖發展出能夠同時呈現閱讀文本與文本分析結果的視覺化分析工具。又如TokenX (http://libxml1a.unl.edu/cocoon/tokenx/index.html?file=../xml/base.xml ),則是以the Willa Cather Archive (http://cather.unl.edu/ )為材料,力求開發出能夠更彈性地結合研究者需求、並進行跨文本分析的視覺化分析工具;自2007年首次發表後,TokenX已可套用於XML(可擴展標示語言)格式之資料,進行詞彙頻率、詞彙模式、詞彙一致性等分析作業。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版權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大安區106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德田館208室 TEL: 02-3366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