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期數:第三十期
發行日期:2011 / 06



 
       列表
             最新消息
             中心記事
             學術活動
             國際瞭望
             專題報導

訂閱電子報

      

 

 

 

 

 

 

 

 

 

歐洲臺灣研究年會

23

會議場地盧布亞那大學


歐洲臺灣研究年會今年在斯洛維尼亞(Slovenia)的首都盧布亞那(Ljublijana)舉辦,三天的會議之中有超過40篇文章發表,發表人來自歐洲各地的學者,也有不少臺灣的留學生前往與會。

歐洲臺灣研究年會每年舉辦一次,由歐洲臺灣研究協會主辦,今年由盧布亞那大學擔任東道主,盧布亞那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Saša Istenič負責統籌整場會議,並由臺灣民主基金會與臺灣駐奧地利代表處協辦。自2004年起,此會議依序在英國倫敦、德國波鴻、法國巴黎、瑞典斯德哥爾摩、捷克布拉格、西班牙馬德里與德國杜賓根舉辦,明年的會議則將移師丹麥。是在歐洲的臺灣學者一年一度聚首、交換研究心得的盛會,臺灣駐奧地利代表處代表陳連軍也特別前往致詞。


本次會議邀請黃德福、廖炳惠、Jana S. ROŠKER與康豹(Paul Katz)四人擔任主題演講者。臺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黃德福回顧了民主在臺灣以往數十年內的發展;任教於加州大學的廖炳惠則帶來他最近的研究,針對臺灣高科技從業人員與宗教信仰之間的奇妙聯繫,提出他個人的觀察;現任盧布亞那大學亞非研究所所長的Jana S. ROŠKER在演講中提到跨文化、跨時空的研究,增進我們對世界的理解,豐富的投影片引來許多好評;其後代表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的康豹教授,也向在場聽眾介紹蔣基會眾多的補助計畫,其目的也都是希望促進國際之間的學術合作與理解。

本次會議的論文中,最常見的主題,仍是集中在臺灣的政經發展,著名學者如中央研究院吳乃德教授、南加大政治學謝復生教授與加州柏克萊大學的Thomas B. GOLD教授,分別針對臺灣的民主發展和國際關係發表論文。除了上述的中堅學者外,會議中也可見到新一代學者的身影,如來自德國,現在布魯塞爾攻讀博士的Sigrid WINKLER,其論文集是討論歐盟與台灣的雙邊關係。她認為國際關係和國際組織研究中,臺灣的特殊地位成為很有意義的例子,可以對現有理論提出許多刺激和反省的可能,這也是她選擇臺灣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


臺灣社會的認同與族群問題,是另一個會議的熱門議題。諸如台灣人對「中國」的認同程度,及其對於兩岸關係的影響;或是中國認同與民主理念之間的關係,究竟是相互支撐或是相互對抗;或是臺灣內部的族群關係,如客家人的自我同問題,學者們都提出了自己的觀察。多數學者傾向認為臺灣社會對於民主的堅持,現階段是超乎國族認同之上的。

今年會議也有數個場次是關於臺灣的歷史,嘗試從過去探索臺灣的現在與未來。這方面的討論是由法國的高格孚(Stéphane Corcuff)教授負責統籌,涵蓋的一同從荷蘭時期的臺灣歷史,一直到戰後臺灣的發展。許多資深的學者,如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李壬癸、交通大學講座教授蔡石山,不僅與會發表論文,更積極地參與討論。李壬癸教授從語言學的發展,討論這一百年來臺灣學術的發展;而蔡石山教授則以日治時期臺灣農民運動為課題,探討臺灣社會的思潮如何與當時全球社會主義運動的脈絡結合在一起,不僅具有歷史的縱深,也有跨地域的視野。


在高格孚教授及會議籌備委員會的規劃下,會議也特別安排一個場次,介紹臺灣數位典藏發展中心所建置與台灣歷史資料相關的資料庫。與會學者得知這些資料庫均可免費連線使用,均十分高興。有發表人在會議中也特別興奮地說,有了這樣的資料庫,將來人在歐洲也可以輕易到找到許多與臺灣相關的研究材料。而數典中心近來的研究重點「數位人文」,也引發在座學者的迴響。一位來自義大利的學者,就特別贊成未來的研究必然要往這樣的方向前進,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除上述主題外,其他場次討論的內容包括了臺灣的青少年文化與媒體、工業發展與環境、紀錄片的文化等等,議題相當多元。


本次會議也有許多臺灣在歐洲的留學生參與。此外,主辦單位也安排了一個場次,特別保留給剛剛進入博士班的年輕學者前往發表他們的研究計畫,希冀在這個研究構想剛剛形成的階段,就能與與會學者分享討論,交換意見,並獲得刺激。負責主持這個場次的Dafydd Fell教授也希望未來的會議,能夠保持這個機會,讓新生代的學者有機會與會。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版權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大安區106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 TEL: 02-3366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