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期數:第十四期
發行日期:2009 / 12



 
       列表
             最新消息
             中心記事
             學術活動
             國際瞭望
             專題報導

訂閱電子報

      

 

 

 

 

 

 

 

 

 

Hyperstudio

HyperStudio - Laboratory for Digital Humanities
http://hyperstudio.mit.edu/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麻省理工學院 http://web.mit.edu/

一、機構設立之背景與目標

 在自然科學及工程研發領域享有盛名的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由自然科學家William Barton Rogers於1861年創立,不僅擁有專門進行高科技防禦技術研發的林肯實驗室Lincoln Laboratory(http://www.ll.mit.edu/ )、致力於系統軟體研發的電腦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CSAIL,http://www.csail.mit.edu/index.php )、和探索資訊技術如何改善人類之學習與生活的媒體實驗室Media Lab(http://www.media.mit.edu/ )等推動世界科技發展趨勢的核心實驗室,該校的管理學(例如史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http://mitsloan.mit.edu/)、經濟學、政治學、語言學也同樣享譽國際。

秉持著透過知識與科技創新來改善人類生活的信念,和強調開放、共享的精神,MIT自2001年起執行「開放式課程(MIT OpenCourseWare,OCW, 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 )」計畫,並自2002年起透過網際網路免費開放各學門領域的課程教學及學習資源給世界各地的使用者,至今已累積超過1900門、涵蓋30多個學門領域的課程資源,並持續上傳相關影音資源至YouTube、iTunes、flicker等開放平台;在MIT的大力推動下,不只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http://www.jhu.edu/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Keio University,http://www.keio.ac.jp/ )等世界著名學校的共同參與,更有中文、泰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德語、法語等超過10個語言的翻譯計畫在持續進行中(由臺灣執行之繁體中文翻譯計畫,請參見http://www2.myoops.org/main.php )。

以運用數位媒體科技改善並強化人文領域之教學和研究為目標,在校內the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Section(http://web.mit.edu/fll/www/ )、Comparative Media Studies Program (CMS,http://cms.mit.edu/ )、和Literature Faculty(http://lit.mit.edu/ )的共同支持下,數位人文實驗室HyperStudio - Laboratory for Digital Humanities致力於線上多媒體教學與研究環境的建立;除了進行互動式多媒體教育學習資源之數位內容和線上系統的建置之外,也積極推動應用數位內容之跨領域課程與研究計畫的發展;並不定期舉辦主題演講、工作坊等各類教育推廣和交流討論活動,鼓勵系統建置者、研究者、教學者、和使用者之間的對話討論,同時也讓各種使用者的需求和意見能夠回饋給系統建置者,進而使得數位技術的應用發展能夠更符合使用需求。

二、機構設立之核心精神與主要工作

HyperStudio認為其主要任務不只是建置網站與資料庫,更為核心的目標是互動式多媒體學習與研究環境的建立,藉此促進人文領域之教學策略、學習方法、和研究典範的創新,並讓人際之間的論述表達與溝通更為有效和貼切。

因此,HyperStudio在進行數位內容建置、和應用模組研發這兩項工作時,特別重視數位資源的傳佈、分享、與連結整合;透過整合式單一介面、和標準化格式架構的建立,不只讓研究者、教學者、和學習者可以依據各自的問題關懷與需求,從不同主題和學門領域的數位資料庫中擷取各種資料,整合成專屬資料集,還能將其所做的標記注釋與其他使用者共同分享和討論,更可以多媒體形式進行線上論述與論文的發表,而與作者論述並陳的引用材料之原始連結則讓其他使用者得以依循、進而檢驗其論述邏輯。另一方面,在培養學生應用各種數位技術之能力的同時,也將引導其思考不同學科間的關聯性,由是促進跨越學科邊界之整合性思考能力和多元觀點的發展,交流討論的過程亦將有助於合作式學習和跨學科之學習社群的形成。

此外,為了鼓勵並扶植小型研究計畫的快速成形與實踐,HyperStudio不只依據各計畫的特殊需求設定獨特的資料格式與分析運算方式,每個新的應用模組也將開放為其他計畫所分享或再加以轉化運用。

三、主要研究計畫

    以下將條列介紹HyperStudio所執行的幾個計畫:

1. Comédie-Française Registers Project(CFRP,http://web.mit.edu/hyperstudio/cfr/ ):此計畫由HyperStudio與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法國巴黎第十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 X - Nanterre)、和the Bibliothèque-Musée de la Comedie-Française等機構共同合作,自2007年開始執行。以17至18世紀(1680-1800)的法國巴黎劇院之表演活動為主題,除了與劇本和實際演出活動直接相關的各種文字和影像紀錄外,其所建立的線上檢索資料庫中還彙整了不同時期的演出報導與評論、門票收入紀錄等資料,並可與針對相同主題而建置之CESAR (http://www.cesar.org.uk/cesar2/ )線上資料庫相互連結;由是,戲劇研究的主題將不再侷限於每齣劇作之文本內容和展演形式,而能經由對觀眾喜好、門票收入考量、和劇團決策等因素之互動關係的探討,呈現出每齣劇作和每場表演如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背景中被不同地接受與評價。

同樣以戲劇為主題,Global Shakespeare計畫則以HyperStudio自1992年開始建置的Shakespeare Electronic Archive(其中與《哈姆雷特Hamlet》相關的資料就超過1000筆)為基礎,再特別針對亞洲地區對莎士比亞戲劇的跨文化展演和重新詮釋進行資料收集和彙整;其中收錄有中國、臺灣(例如吳興國改編自莎劇《Macbeth》的《慾望城國》、改編自《Hamlet》的《王子復仇記》、和改編自《King Lear》的《李爾在此》等京劇表演)、日本(例如野村萬齋Nomura Mansai的演出)、新加坡等地的莎劇演出之影音紀錄。

2. The US-Iran Relations - Missed Opportunities:此計畫自1997年開始執行,透過可分類檢索、或針對特定人事物進行搜尋的多語言線上資料庫與討論平台之建置,來自不同國家的研究者不僅得以從社會文化、歷史發展、國際關係、政策制定過程等面向,探討在伊朗回教改革運動時期和改革派總統哈塔米(Mohammad Khatami)執政期間,美國與伊朗兩國的互動關係始終未能改善的原因,也可以進行線上論述與論文的發表,而保留於線上環境中的引用材料之原始連結則讓其他研究者可以追溯、檢驗其論述邏輯,進而與其對話討論。

3.Cultura (http://cultura.mit.edu/ ):基於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應該同時進行的理念,此計畫以中學和大學的外國語言學習者為對象,建置了線上資料庫和互動平台,並自1997年起開放使用至今;至2006年以前,其中所彙整的語言材料主要為美語和法語,近年則逐步新增德、義、墨、俄、西等語言的學習資源;在類型上,除了字詞使用、文法規範等相關材料外,還包括有收集自各語言國家的社會報導、文學作品、和戲劇影片等資料。在線上互動平台中,學生透過不同語言之辭彙意涵、使用方式、與論述結構的並陳比較和討論回應,不只是在進行語言的學習,同時也是藉由語言所呈現之不同文化間的相似性與差異性而了解每個文化特有的概念體系與價值觀,並在此討論過程中,學習該如何進行跨文化的互動溝通。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版權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大安區106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德田館208室 TEL: 02-3366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