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期數:第三十一期
發行日期:2011 / 09



 
       列表
             最新消息
             中心記事
             學術活動
             國際瞭望
             專題報導

訂閱電子報

      

 

 

 

 

 

 

 

 

 

第77屆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大會與全體會員大會(77th IFLA General Conference and Assembly)報導

IFLA 2011會場


第77屆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大會與全體會員大會(77th IFLA General Conference and Assembly)於2011年8月13日至8月18日於波多黎各聖胡安舉行,主題為“Libraries beyond Libraries: Integration, Innovation and Information for All”(圖書館超越圖書館:整合、創新與資訊普及)。今年選擇在加勒比海旁波多黎各召開,希望能聚集更多中南美的圖書館專業人士,並且交流多語化的族群經驗。波多黎各經歷過西班牙殖民時代,歷經法國、荷蘭、英國的侵略,至今為美國屬地,其豐富的文化遺產融合了加勒比海、西班牙、美國與印第安文化,這個城市展現了多采多姿的歷史古蹟與藝文表現,而其多元文化的人口組成,使得波多黎各的圖書館與檔案館也開始努力擴展服務的管道,增進資訊近用的服務,滿足各種文化族群的需求。

因為會議舉辦在波多黎各,本次會議也特別針對加勒比海與拉丁美洲地區的珍貴典籍典藏與資訊應用有多場場次的討論。會議中也因應目前氣候變遷的趨勢,探討在環境保護與永續經營的理念下圖書館的功能,奈及利亞的代表提到環境識讀能力(Environmental Literacy)的重要性,包括認知到自己對環境影響力的能力、找出針對環境問題最永續的解決方案以及以對環境最為友善的方式解決問題,她提到資訊專家應該不只扮演資訊服務的守門人,而必須擔任積極主動的資訊提供者、考量農業與健康部門的改變行動者與利益團體及股東的合作人。智利的市立圖書館則提供了很多實地環境教育課程與親子工作坊,讓社群與孩童認識到維護環境的重要性,並為下一代的環境教育紮根。芬蘭則以參與2009計畫的Vallila library創造他們的環境策略與政策,並且檢視循環與回收的活動,但圖書館走向綠色經營的同時也面臨當地的一些限制,例如冬天必須循環的暖氣以及赫爾辛基市(Helsinki)本身的法規限制。美國的Randy Olsen則以鹽湖城的教會史圖書館(Church History Library)說明原本以保存文獻為主的建築計畫如何因應環境保存改變,也探討綠色設施對永續經營的影響。伊朗代表則說明德黑蘭的公共圖書館如何找到替代能源支持圖書館的運作,過去使用原油做為發電與暖氣的來源,現在尋求風力、太陽能與micro CHP(結合熱能)作為替代能源,這些能源會依據其價格、維護支出、二氧化碳排放與電力支出來評估。

本次大會特設的海報展覽,臺大數位典藏中心發表了一篇「Anchoring Meaningful Collections for Digital Scholarship: Lessons Learned from Taiwan Historical Digital Library (THDL)」(數位學術時代下典藏定位:從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學到的一課),在資訊科技大幅轉變學術環境的同時,學術研究的範圍已無法侷限於紙本的閱讀與書寫模式,而必須擴展到資訊技術的使用,「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的創立精神,即是基於建構完整的歷史研究環境,希望在資訊時代下,提供歷史研究者一個更趨完善、保有彈性且多功能的研究平台。「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提供臺灣研究史料包括「明清檔案」與「古契書」兩文獻集。本資料庫希望呈現不僅是有效率的查詢平台,還能藉由資訊技術探索過去研究未能企及的面向,本資料庫提供內容包括:數位化資料的整合平台、針對主題、文本、語意的文獻探勘(text mining)工具、資訊重新混合(data remixing)、資訊重新脈絡化(data recontextualization) 和評論工具、參考與資料整理工具、視覺化呈現。藉由發展這些工具,以及整合史料與使用環境,希望能讓使用者更有效率的使用這些史料,並且從檢索的過程中發掘出歷史研究的新主題。

在展覽期間,來自各國的圖書館、博物館以及歷史學領域的專業人士都表示對本計畫的數位化內容與流程極有興趣,更有來自Netherland Antilles的公共圖書館資訊典藏部門館員Lianne Leonora對臺大出版中心出版的《收藏的平埔記憶:再現噶瑪蘭與凱達格蘭聲影》很有興趣,因其國內也有面臨類似少數原住民語言與文化即將流失的現況,如何透過學術機構的追溯與保存,重現這些原住民的歷史文化記憶,會中也和對方交換聯絡資訊,渴望未來合作交流的機會。來自中國、墨西哥、波蘭的代表,也都對數典中心的資料庫典藏很有興趣,只可惜因為目前臺灣大學的典藏資料與介面設計都以中文為主,因此,在資料庫入口網與使用介面的呈現上,英語介面甚至多語介面的設計,都會是本中心未來工作項目。

大會所安排的會議場次高達218場次、超過200篇論文、165篇海報展覽,內容涵括典藏、資訊分享、多語化、數位化保存的挑戰與法令配套、非洲、拉美國家專題等,議題豐富討論層次多元,又因為與會者來自世界各地,能提出來自不同地域與不同經濟情況的多重觀點,在傳遞資訊與知識交流方面,都大為突破國內的視野。此次大會期間,亦有許多機會與外籍人士交換意見,了解國外圖書館界的發展,並藉此機會把國內的數位典藏計畫成果介紹給過去未有機會接觸的國家,例如海報展覽期間與展覽攤位過程中,來自中國、日本、美國與非洲國家的學者,都對數典中心資料庫設計理念有相當的興趣,尤其在資料探勘(text-mining)技術可以達成的功能上,對此也表達在其領域有相似的技術發展,期待日後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另外,在展出臺大典藏數位化計畫的成果上,也有波多黎各南部大城Ponce的當地龐賽博物館(Museo de Arte de Ponce)的館員對台大博物館群表示強烈的興趣,並希望有機會能邀請台大至當地博物館參訪。

在會議期間,多場會議都與多語發展與多元文化需求下圖書館的功能有關,籌備會議的相關人員也在場宣傳The IFLA Multicultural Library Manifesto(IFLA多元文化圖書館宣言),與來自不同國家的海報展覽者分享這個理念。宣言指出為因應文化與語言的多元化,圖書館應該無差別地服務不同文化的社群,提供適當語言與字幕,給予各種社群寬廣的近用資訊管道。圖書館擔負的任務包含促進對於文化多元性與文化對話、保存母語、促進不同語言的共存、保障語言與文化遺產、兼容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員、鼓勵數位時代下資訊識讀能力與使用資訊的技術、提倡網際空間的語言多元、文化多元主義下的知識交換。這些任務建立的前提都在於將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需求視為「中心的」(central),而非附加的,並且透過使用者族群與專業人士的合作設計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如此的見解有助於在數位典藏的使用者介面設計,思考的關鍵在於必須將所有族群,不論少數或多數,都視為「主要的」,而非多餘或附加的,使臺灣在圖書館服務與資訊近用上,更為徹底地落實多語化的理念與對不同文化使用者的尊重。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版權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市大安區106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 TEL: 02-33669847